李强
《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可以说,刘邦是借“义”逃席的。我们先谈谈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义”在鸿门宴人物身上的体现。
一、相伯的信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相伯的身份,相伯是项羽的“季父”,即叔父,在宴会上从项羽“东向坐”,古代宴席以东向最尊,可见相伯在楚军中的地位之高,深得项羽的敬重。
体现相伯“信义”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宴前告密,项羽在听说了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后,誓言第二天要“击破沛公军”,在情况危急的时刻,相伯出场了,把军情告诉了好友张良,叫张良赶快逃命。从文中交代,他完全是出于感恩戴德,因为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这体现了他的“义”。一是宴中救护,相庄舞剑准备击杀刘邦于座,情况十分危急,相伯出场了,“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为刘邦捡得一条活命。从文中交代,他曾与刘邦“约为婚姻”,又认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这体现了他的“信义”。
总之,我认为相伯是鸿门宴中很关键的一个人物,他的出现,扭转着刘邦的危机,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信义”美德,可惜的是他对张良刘邦的“信义”是建立在对项羽的“不义”之上的,相伯无意间做了内奸,可以说,其是一个“信义”道德规范下的可悲者。
二、项羽的仁义
项羽是鸿门宴的东道主,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只要他一声令下,刘邦准会人头落地。但其自大无谋、沽名轻敌,轻易放走了刘邦,错失杀死刘邦的绝好机会。我认为项羽性格弱点的根源在于其“仁义”,“君王为人不忍”,范增对相庄说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重“仁义”的人。项羽是英雄,英雄讲义气,鸿门宴杀死刘邦会将自己置于“不义”的地位。
相伯说杀刘邦“不义”。相伯劝说项羽:“沛公不击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因为这句话是从自己所敬重的叔父相伯口中说出来的,自然比一个小小的左司马曹无伤有分量,所以,项羽“许诺”不杀“有大功”的刘邦,不做“不义”之事。
刘邦说自己“有义”。刘邦谢罪陈词很有艺术,先言怀王盟约,意说我与你项羽有言在先,必须遵守誓言;再言破秦有功,意说按盟约我可以称王关中;再言待你入关,说出了自己的谦让;后言小人离间,意说不是项羽你的错,只是小人挑拨离间。这样,既说出了自己的有情有义,又给了项羽一个“义”的台阶,项羽便借此说出了“籍何以至此”的话,意说自己不是小人,纯属小人离间,误解了有功有劳有情有义的你,差点做出“不义”的事来。
樊哙说杀刘邦“不义”。在相庄舞剑欲杀刘邦的危急时刻,樊哙闯帐而入,樊哙的陈词更有艺术,先言亡秦教训,再言怀王盟约,再言刘邦之功,后言小人离间,同样说明了一个意思,杀“有功”的刘邦不是大丈夫所为,是“不义”的表现,是“亡秦之续”。
从相伯、刘邦和樊哙三个人的话可以看出,其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杀有功之人不义,杀了刘邦,项羽就会被天下英雄耻笑。
三、张良的智义与樊哙的勇义
张良和樊哙是刘邦所带赴宴之人中到了宴会上的两个人,一文一武,是刘邦的左膀右臂。
张良的“智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相伯告诉他赶快逃命时,他说了一句话:“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这句话很有艺术,“为韩王送沛公”,是一句很好的托词,“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既说自己一直是个有义之人(比如以前救你相伯的事),今天不能一走了之,又暗含相伯你也是有义之人(比如今天朋友“有急”特来通信)。整句话体现了张良的“智义”。此外,从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以及逃席后留下张良收拾残局来看,刘邦对张良做事很是放心,这也体现了张良的“智义”。
樊哙是刘邦的“参乘”,“参乘”的职责是保护主子的安全,所以,当听说刘邦宴会上有危险时,其不顾生死,闯帐拼命,这体现了他的“勇义”。从项羽对他无礼闯帐不但不恼,反而赞其为“壮士”,也可以看出他的“勇义”。
四、刘邦的借义
刘邦是一个善于利用别人的人,正如其在灭项羽后所言:“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在鸿门宴上得以成功逃席的原因。
他利用了相伯的信义。其对相伯“以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倍德”之人,即不是违背“信义”的人,从而迷惑了相伯。收到了两个效果:一是相伯劝说项羽“许诺”不杀刘邦,一是相伯宴会上“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他抓住了项羽仁义的弱点。可以说相伯、刘邦和樊哙对项羽的陈词如出一辙,尤其是樊哙的陈词,可以说是刘邦的翻版,这应是刘邦宴前就安排好了的。三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杀有功之人不义。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时时提醒项羽,让项羽坚定了不杀刘邦的决心。
他让张良的智义和樊哙的勇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张良处处出谋划策,为刘邦安危奔走。樊哙则不惜“与之同命”保护刘邦,二人珠联璧合,文武双全,为刘邦成功逃席铺平了道路。
总之,刘邦鸿门宴最大的玩家,成功逃席全在于他的借“义”行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