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中学 章斌
1、能正确地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如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若夫、微微等。
2、能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把握烛之武劝退秦师的原因。
4、背诵课文。
二、本文学习重点
本人以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学习本文刻画人物艺术手法为重点。
三、学习方法
1、读。
2、解。
3、辩。
4、理。
⑴ 本文主要任务是谁?
⑵ 本文主要时间是什么?
四、网络讨论
学生交换网名后登入中国交友中心“读书时间”聊天室,教师在聊天室内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给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
3、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出场?
4、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授命?(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晓之以理。烛之武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5、烛之武为什么能说退秦兵?
6、晋军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7、烛之武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
8、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以上问题答案不设标准,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讨论。
六、文本制作
通过学生的自学和网络的协商讨论,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个学习结果的文本报告,教师组织学生互评。
文本制作样式: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报告文本
一、学习主题
学习古人高超的辩论技巧。
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如若、鄙、说、厌等
2、理解掌握常用的几个文言虚词:之、以、于、焉等
3、理解掌握名词的活用、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词法和句法知识。
4、结合上下文翻译文言文句子,学会分析句子言外之意
5、学习本文层次安排技巧
6、学习本文人物刻画方法
7、能对人物作简单的分析
二、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课文重点实词的理解:
⑴ 且贰( )于楚也
⑵ 晋军( )函棱(词的用法)
⑶ 若( )使烛之武见秦军
⑷ 越国以鄙( )远(词的用法)
⑸ 焉( )用亡郑以( )陪邻
⑹ 共( )其乏困( )(“共”的用法)
⑺ 何厌( )之有
⑻ 又欲肆其西封( )(用法)
⑼ 若不阙( )秦
⑽ 唯( )君图之
⑾ 微( )夫人之力不及比
⑿ 失其所与( )不知( )
⒀ 朝( )济而夕( )设版焉(用法)
⒁ 既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 )
⒂ 若不阙( )秦,将焉用之(用法)
⒃ 因人之力而蔽( )之,不仁(用法)
⒄ 夜缒( )而出(用法)
2、解释下列虚词:
⑴ 以:
① 以( )其无礼于晋
② 敢以( )烦执事
③ 越国以( )鄙远
④ 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
⑤ 以( )乱易整,不贰
⑵ 其:
① 以( )其无礼于晋
② 失其( )所与
③ 吾其( )还也
⑶ 于:
① 以其无礼于( )晋
②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
③ 且贰于( )楚也
⑷ 且:
① 且( )贰于( )楚也
② 且( )君尝为晋君矣
3、翻译理解的句子:
⑴ 夫晋,何厌之有
句法。
⑵ 若亡郑而益于秦,敢以烦执事
句法。
⑶ 以其无礼于晋,且而于楚也
句法。
⑷ 许之
句法。
⑸ 晋军氾南
句法。
小组评价: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网上邻居点评同学学习文本报告,评价的意见或建议附在文本报告后面。
简评:这种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自主的“授人以渔”,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探究和研究的认知过程。是新理念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