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吾
远在47年之前,1933年春天,在上海阴冷的监狱里,艾青同志写出了他的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们的诗人艾青有着泪和血凝聚而成的人生足迹。青年时代,是中华民族苦难的现实把他引向成为真正诗人的道路。艾青同志是学绘画的,1928年考入杭州的西湖艺术院,不久,他又远渡重洋去巴黎继续学习绘画。1932年,他离开法国马赛启程回国,透过大西洋的浩渺烟波,他眺望着日夜思念的祖国。可是,就在这一天,我们的祖国却笼罩在“一·二八”战争的炮火里。当他在上海登岸时,战争已经结束,“淞沪协定”正在谈判之中。他亲眼看到了我们的祖国山河破碎,处处疮痍;他真切地听到了我们的祖国在屈辱中呻吟!他用自己的画笔投入战斗。可是不久,他遭到逮捕。在监狱里怎么能继续绘画呢?于是他偷偷地写诗。在铁窗之下,他仍然很勤奋,写了许多的诗,通过与律师谈话和亲友来探望的机会,把诗稿带到外面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便是他这一时期所写的若干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发表时,青年诗人蒋海澄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从此沿续至今。
《大堰河──我的保姆》不是艾青的处女作,却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它以诚挚热烈的感情,形象质朴的语言,自然清新的格调和浓郁亲切的乡土气息,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独具个性特征的艺术才华。这首诗,最先发表在《春光》杂志上,1936年收入艾青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它发表之后,引起社会上和文艺界普遍的重视和强烈的反响,受到文学界前辈茅盾的肯定和赞扬;它象一颗光华熠熠的新星出现在3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它以深沉隽永的情思,在广大读者的心田里镌刻着久远而长新的记忆。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里,诗人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通过对她的回忆与思念,通过对她的讴歌与赞美,成功地塑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同时,对于那个不公道的世界,发出了愤怒的咒语!
从作者思绪发展的脉络来看,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即1至2节),首先点明大堰河悲苦的身世:她没有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继而引进主题: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诗人明确指出,大堰河与自己是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大堰河为了养育自己的家而被迫去养育地主的儿子,这说明她生活的困苦;而诗人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所以对她充满了特有的深情。
第二层(即3至7节),集中地刻画了勤劳、健壮、宽厚善良的大堰河保姆的崇高形象,在对她的追忆与怀念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她尊敬与热爱的深厚感情。
写这首诗时,大堰河早已离开人世。此刻,透过监狱的铁窗,诗人看到天空飘落的雪花,在冷寂之中,他自然地想起他的亲人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想起她“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想起她“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在这幅旧园凋废、人去楼空的悲冷图画中,在画面上象征着凄凉困苦的一系列的具体形象中,融注着诗人对大堰河悲惨经历的不平之慨和对大堰河的哀伤悼念之情。
接着,诗人的思绪飞回了幼年时代,连用八个排比句式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大堰河穷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她是那样窘迫,又是那样劳累,她仍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们从这平常而又细微的动作里,看到了一颗温存善良的母亲的心!诗人用清晰的笔触掺合着他感激的泪花,勾画了一位普通农妇性格的轮廓,细腻真实地写出了她是怎样勤劳、怎样健壮、怎样淳朴、怎样善良。
但是,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的乳儿被领回自己父母的家里。尽管这里有着“红漆雕花的家具”,这里有着“睡床上金色的花纹”,他穿上有着“丝的和贝壳的钮扣”的新衣,他坐着“油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他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他还是感到“这般忸怩不安”!他茫然地看着那不认识的“天伦叙乐”的匾和母亲怀里那不熟识的妹妹,因为,他仅仅是父母家里的新客呵!艾青同志曾这样说过:“我出身于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地主家庭,在一个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到五岁,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回到家里,在被冷漠与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艾青选集·自序》)诗人在父母家里感到忸怩不安的情绪,正是对农妇大堰河依恋热爱之情的反衬!我们看到,在诗人幼小的心灵深处萌发着叛逆思想和反抗精神!继而诗人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用六个排比句式,象一组特写镜头,真切形象地描述了大堰河怎样“含着笑”,进行着繁杂而艰苦的劳动,进一步精微地刻画了她勤劳淳朴的形象和宽厚善良的品格。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她,忙着切着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这段文字,可谓绘声绘色的栩栩传神的描述,也是独具匠心的入木三分的刻画。诗人准确地选择了一系列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不仅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而且充分地表现了大堰河心灵的美。“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诗人正是通过写大堰河对她乳儿真挚深切的爱,通过对她心灵深处感情波纹细腻的描绘,写出了她纯朴善良的美。就连她美丽的梦想也同对她乳儿的幸福命运的祝愿连接在一起!只有表现出大堰河这样的真情,这样的心灵,才使这位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更加崇高和完美。
第三层(即8至11节),是写大堰河死后的悲凉和家庭凄惨的命运,诗人对黑暗社会发出了悲愤的诅咒。大堰河美丽的梦境并非是对人世的苛求,而是一个流尽了全部乳汁,对乳儿倾注了全部感情的母亲应该得到的起码的权利。可是,“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还在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她一生什么都没有得到,她没有能吃到乳儿的婚酒,“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诗人对大堰河的生与死做了鲜明的对比:她活着的时候是不停顿的劳作和对人世无私的赠予,她无保留地贡献了她一生的血汗、乳汁和赤诚的心灵;可是当她离开人世时,是“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她含泪地去了,她含泪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但又是应该诅咒的世界。诗人特意选择了四块钱简陋的棺材,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和仅仅一手把的纸钱,这些渗透着悲哀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生的悲苦和死的凄凉,概括而又形象地描述了她一生的不幸。但是,诗人探寻真理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个人身上,而又通过她死后一家人悲惨的遭遇,指出了旧中国农民必然的悲剧命运。大堰河死后,她醉酒的丈夫也死了,大儿子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在师傅和地主叱骂声里过着日子。”从这些真实的描述中,诗人内涵深刻地揭示了所有善良的人们都是无辜的,驱使他们做恶、逼迫他们死亡,把他们沦为奴隶的根本原因是那个黑暗的社会制度!所以,诗人在监狱里,正“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