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体会词的上阕中所描绘的意象?
作者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眼前壮丽的秋景,心中涌起澎湃之情。而这种“情”,又从对眼前的实景的描摹渲染出来。那就是由一个“看”字总领的七个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重重迭迭的被秋霜染得火红的枫树林,近看碧绿澄清的遍布争相行驶船只的湘江,仰望搏击长空的雄鹰,俯视畅游水中的鱼儿,构成了一幅人间万物生机勃勃的图画,从而衬托了作者欲展宏图,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家的豪情。
2、《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段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与一般咏秋之作的基调有何不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有何特点?
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富有生机的秋色图。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写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等,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本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秋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诗人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3、《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边写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面对秋景和苍茫的大地,诗人却把“景”抛开,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过渡到人事,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考,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自然界的万类尚且显示自己的生命力而“竞自由”,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者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4、怎样理解下阕中“忆”字的总领意义?
下阕的“忆”字与上阕的“看”字相对应。下阕由上阕的实写转入虚写,诗人在壮丽的秋景面前不仅有着现实的联想,还有着美好的回忆,那回忆可以概括为“峥嵘岁月稠”,即有许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体地说,就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派视如粪土。
5、《沁园春·长沙》作者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真的吗?
这里是夸张,“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浪遏飞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曾记否”,这是对同学亲切的遥问,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后的落脚点,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6、《沁园春·长沙》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年离开长沙前不久重游橘子洲时写的一首雄伟壮丽的词,诗人通过重游橘子洲时的感受的抒写和对学生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诗人生动高大的自我形象,那么诗人的这个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呢?
词的上阕,诗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以一“忆”字总起,点明下阕都是“忆往昔”的内容,1913年到1920年,毛泽东先后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组织,并领导一批青年同学和湖南人民对封建军阀进行坚决的斗争。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这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诗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