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的初步知识,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多样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在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学生已学习了共价键的成因及其主要类型,学会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本节是在学生已具备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说明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在上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按碳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本节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为下一步学习“系统命名法”做准备。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所以本节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有机物性质”的基础。
2、内容选取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与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有关。本节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3、教学策略
(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教学中采用了“自学——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发现问题的能力。
(2)共价键的形成与分子结构是从微观上揭示物质构成的奥秘,较为抽象。由于学生在化学2模块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均已初步认识,本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烷烃分子模型的制作,引导学生分析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找出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要么重,要么漏,是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因此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书写的方法很重要,还要预留足够的练习时间。对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还要适当的进行扩展,初步学会书写除烷烃外的其他单官能团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在练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归纳常见的官能团异构情况。
4、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并能初步体会“模型方法”的意义。
(3)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教学方法
预习、模型制作、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模型、多媒体教室,另附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 前 预 习 | 提出预习任务: 1、共价键的成键条件及类型。 2、杂化轨道类型及相应空间构型。 3、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4、写出C5H12、 C5H10、C5H12O的同分异构体。 5、简述有机化合种类繁多的原因。 | 课前做好预习,对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写在预习作业本上。 | 通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发现问题的能力。 |
新 课 学 习 |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复习回顾“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问题: 1、共价键的成键条件及实质。 2、杂化类型及相应空间构型。 提出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关。 | 回顾、归纳,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关。 |
要求学生制作C4H8、C5H12可能的球棍模型,并找出结构特点。 播放CH4、C6H6、CH≡CH分子结构及碳原子杂化轨道电子云。 | 通过动手制作模型,观察结构特点,找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
归纳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 学生理解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 |
提出问题:每种化合物均有特定的化学式表示其组成,是否每一分子式表示一种化合物呢? 引导学生观察C5H12的模型。 | 对比C5H12三种结构模型的异同点,归纳总结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要求学生写出C4H10、C4H8、C2H6O的同分异构体。对比并归纳同分异构类型及产生原因。 | 书写同分异构体,分析产生异构原因,认识异构类型。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
练习:书写C6H14的同分异构体。 | 【交流总结】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有序性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 |
新 课 学 习 | 【归纳总结】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口诀: 主链由长到短,减碳架支链,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再到间,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原子的四个价键。 | 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练习书写同分异构体 |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突破本节的难点——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同。 |
巩 固 练 习 | 设计典型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运用本节知识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 巩固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方法,为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做好准备。 |
本节知识总结 | 回顾总结,明确主次,突出重点。 | 新旧知识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 |
布置课后练习题。 | 课后完成作业 | 及时巩固知识 |
教学反思
本设计是典型的学生小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案例。由于学生已在必修II及“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学习过相关分子结构的知识,且人教版此方面教材内容比较详实,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
本教学设计中环节清晰,内容充实,学生活动充分。从课前预习模型制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演绎应用(练习)。教师的作用在此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通过教师的指引,避免了低水平的讨论和学习,起到了提升自主学习质量的作用。
由于学生制作模型部分耗时较多,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后制作模型。上课时注重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部分。另外教师要非常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点评,以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