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

必修模块的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

《模块学习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出合金的重要应用

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加热分解反应),知道它们的性质差异及其转化。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的不同,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检验Fe3+的方法。

能结合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归纳铜的主要性质。

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得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选修1

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

选修4

了解金属材料的有关的生产原理。

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表面处理的原理

(金属表面蚀刻)

选修1

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

选修4

了解铁、铝的生产原理。

了解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意义,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处理的原理。

活动建议

实验: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补充说明

认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不要求用水解原理作解释。

不要求从定量角度讨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学生应做实验: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应用金属化合物的知识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建议:

就近参观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有关科学小品。

实验:

电路板的化学蚀刻。

补充说明

对相关工业生产只要求了解基本原料、主要设备、流程、主要化学反应原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方法和措施,不要求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工艺。

对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仅限于一般化学方法和简单技术介绍。

(二)学习目标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元素(如Fe)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Na2O2可以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的原因。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了解Na2CO3、NaHCO3化学性质的相同与不同,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了解焰色反应。

(2)了解Al2O3的两性,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举例Al2O3的用途。

了解Al(OH)3的两性和实验室制法,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FeO和Fe2O3与酸的反应,Fe2+、Fe3+的相互转化,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4)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复习反应理论并提高对化学反应分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化学反应理论来认识化学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一些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以及铁盐亚铁盐之间的转化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实验以及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深入理解,增强对物质世界客观性、规律性、辩证性的认识,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思考、勇于钻研的精神。

(2).通过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精神。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金属氧化物

与酸的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一些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

本节所选取的均为典型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为前面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为必修2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也可以帮助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教学重点为对典型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掌握典型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思路方法。

(二)教学难点地分析与确定

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要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学生在前一节已经了解了金属的一般化学性

质(金属的共性),并且了解了铝可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性质(铝的特性),因此通过Al2O3和Al(OH)3的两性概念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

金属中变价元素很少,只有少数变价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考虑到示范校学生认知程度和需求较高,在掌握典型性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深学生对反应理的认

识和掌握。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本节教学重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Fe3+、Fe2+的转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特点

1.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分块介绍

教材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来分类,横向分块,横向比较形式的写法,集中介绍。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在学习有限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及化合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既是一种尝试,也是当前比较理想的编排方案。

但是由于初中只给出了氧化物的定义,并将其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两类,无法和本节内容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直接衔接,因此需要补充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相关定义,可以在第二章第一节物质分类的相关内容中进行。

2.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

对每种物质并没有全面介绍,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介绍也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强调物质的一些特性反应。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氧化还原性等。

3.利用较多的实验及活动

本节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和结论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不在教材中叙述,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表述能力。

(二)学时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安排3学时,第一学时完成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第二学时完成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第三学时完成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三个学时的教学内容各自平行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学时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课堂整体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将科学探究作为一个学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化学性质;第二学时安排从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典型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第三学时重点通过金属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体应用来加深巩固深化前两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实验,做好每一个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本节有5个实验,3个科学探究,是实验数量最多的一节。可将[科学探究1]与[科学探究2]合并为一节课,写出实验报告。

除作为科学探究的Na2CO3和NaHCO3分别溶于水和与酸的反应、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的实验外,其他几个都是简单易做的实验,建议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形式来完成。对于Na2CO3和NaHCO3分别溶于水的实验,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边讲边做,因为实验要求感受它们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才能感受到。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的,但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有关结论,体验实验的作用。

(二)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阅读资料,充分发挥图画、资料的功能

本节有13幅图画用来配合和丰富教学内容,在这些图画中,有晶体的图片,有物质制取和用途的图片,有配合实验展示现象的图片。例如,Al(OH)3吸附色素实验现象的对比、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生成、焰色反应等。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画,找出图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与学科知识的契合点。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关于教材中涉及但没有进一步加深的知识,可指导有能力的学生查阅资料自学。

五、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指导

(一)课前可结合初中相关知识和上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前测,同时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向学生征集问题,鼓励学生质疑。

1.例如采用如下习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钠与盐酸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离子的性质是( )

A、可以与水反应 B、有强还原性,可以与氧气反应 C、有碱性 D、比钠原子稳定

(2)写出用赤铁矿在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习题既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为本节课学习金属的化合物的知识做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的本质的角度去认识物质性质的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兴趣取向进行全面了解。如采用下列测评表

写出你所了解的金属化合物知识

钠的化合物

铝的化合物

铁的化合物

其他金属化合物

对于上述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这个知识的?对于金属化合物,你还特别想知道什么?

(二)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列表比较法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同一类化合物的性质,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可列表为:

氧化物

固体颜色

水溶性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溶液的颜色)

Na2O

白色

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

MgO

白色

不溶

MgO+2HCl=MgCl2+H2O(溶液无色)

Fe2O3

红棕色

不溶

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

CuO

黑色

不溶

CuO+2HCl=CuCl2+H2O(溶液蓝色)

Al2O3性质特殊,是两性氧化物。同样,对于氢氧化物,可以先从NaOH、Mg(OH)2、Cu(OH)2的固体颜色、水溶性、与酸的反应等了解碱的一般性质,再介绍Fe(OH)2、Fe(OH)3、Al(OH)3的性质,也可以列表进行比较。得出它们既具有一般碱的性质,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归纳过程中,一个事例,不可能归纳出规律性。只有从许多事例中归纳出的规律才有指导作用。

(三)强化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联系,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

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要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对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加深认识。例如,金属越活泼,它的氧化物越容易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性很强,在平时应用很多,而且与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联系起来,也使这一规律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对于典型物质性质的把握,可根据自己的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深度。

在课程标准的范围内,借助新学化学反应复习化学反应理论可以加深对反应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认识,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教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魅力,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在课后可以继续向学生征集问题,深化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鼓励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深入研究。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开展向学生征集问题的活动。在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去自学、去搜集资料、去解决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如学了Fe(OH)2、Fe(OH)3后知道铁元素有+2、+3价,学生可能会问:铁的氢氧化物只有两种,为什么铁的氧化物会有三种?难道铁元素还有第三种价态吗?Al2O3、Al(OH)3为什么都具有两性?等等。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少,质量有多高,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

六、课堂评价建议

(一)由于本节涉及很多重要的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因此课后有必要选取典型习题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落实程度。

根据你的了解,某种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如果要判断它是两性氧化物,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使少量铁溶解,并生成沉淀的溶液是( )

A.稀H2SO4B.FeCl3稀溶液 C.CuSO4稀溶液 D.FeSO4溶液

(二)本节有两个科学探究活动,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应适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探究层次进行评价,可以在给学生的探究学案中加入评价内容。

例如在科学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的报告设计中可以体现:

实验目的: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外观、水中溶解性、水溶液的碱性差别

2.了解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及它们分别与稀盐酸混合时所显示的性质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成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

简要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前 、 实验中、 实验后 )

Na2CO3

NaHCO3

(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各约 1g Na2CO3和 NaHCO3

① 外观

分别滴几滴水,振荡

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感觉试管中的热量

② 再加约10mL水,振荡

③再向上述溶液滴加1-2滴酚酞溶液

(2)Na2CO3和 NaHCO3的热稳定性

分析实验装置

反思、交流与评价:

1.个人反思与总结:

(1)通过这个实验你学到了哪些化学知识?学会了哪些实验方法?

(2)在整个过程中你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你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

2.组内交流和评价:

(1)在思考、讲座过程中,同组成员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同组成员哪些启示?

(2)在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给了你哪些帮助?你又给了同组成员哪些帮助?

3.组间交流和评价:

(1)当听完其他小组的汇报后,发现他们的哪些做法比你们小组的好?哪些不如你们的好?

(2)当听完其他小组的汇报后,你是否又有了新的想法?

根据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表现,以10分制计算,你的得分是__________

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你的报告送交到老师处。谢谢合作!

(三)本节内容有较高的深广度,容易产生分化,因此需适时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通过问卷和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来进行评价。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