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编写概述
一、编写背景和编写概况
鄂教版语文实验教材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我们一直十分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从2000年开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就酝酿、筹备开发语文国家教材。2002年,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立项申请获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编写阶段。2003年5月,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二年级,七、八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从当年秋季开始在省内部分试验区使用;2004年5月,三、四年级,九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年4月,鄂教版语文五、六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至此,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1-9年级全部通过,而且都是一次送审,一次通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为什么要开发语文国家教科书?从大环境来说,基础教育改革提倡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多样化,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从我们来说,湖北教育出版社作为省内唯一一家教育类专业出版社,我们认为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参与新课程教材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省有这样的实力。湖北是教育大省,有各方面的教育人才,语文学科尤其是这样。湖北要由教育大省变成教育强省,在新一轮课程教材开发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开发,充分反映了我省语文教学教研的实力,体现了我省语文界在全国的地位。
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主编王先霈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现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他虽在高校工作,却一直十分关注中小学教材、教法,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
主编徐国英先生,是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曾任武汉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他长期在教学一线进行教学和教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研究功底。
主要编写人员和专家由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高校、教学教研部门和一线的特级、高级教师、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儿童文学作家组成,主要编写人员均参与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和后期讨论工作。
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还有一个坚强后盾——编写指导委员会。编写指导委员均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们对教科书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为教科书的编写和完善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还与国内外的30多位课程与教学专家、教授联合,对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十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为本套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学术支持。
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义务教育九年一个体系下来的国家教材。它的初中部分,是全国第四套获得通过的国家教材。
二、鄂教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和主要特色
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注重人文和科学、注重学生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母语教科书的发展趋势。我们教科书的编写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我们的目标;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力求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放和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课程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必然要求教科书要符合时代精神,有时代特色。我们这套《语文》教科书,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作为总的编写思想。
整体构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最新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整体规划九年一贯制语文教科书。整体构建的核心是: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语文学习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把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语文学习与学生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贯彻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认识、理解、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追求语文课程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改变以往教材编写逐年或分段推出的做法,缩短语文课程内容更新的周期,加大语文教科书编写和实验的改革力度,改变语文课程中存在的内容重复、观念陈旧以及“繁、难、窄、偏”等问题。
注重体验。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体验。学生是文化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时代中的人,本套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将改变把语文仅当作是工具的片面认识,引导学生体验语文所蕴含的强大而深沉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体验并自主地思考生活,发展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和意识。
强化探究。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强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为了这一目标,教科书设计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套教科书十分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本套教科书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发展自我的愿望,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适应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期待心态,编选课文、设置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激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本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呈现语文学习内容。
2、开发了一批有价值的新课文,使语文课程的内容更具有现代意识,更具有时代感。
我们这套教科书,开发了一批有价值的新课文,受到了各方面专家的好评。这些新开发的课文,内容多数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关注的,有非常强的时代感。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现代文阅读的方式、心理、兴趣,以及未来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充分吸收阅读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以话题呈现方式进行单元组合与编写。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情感的涟漪”,将亲情、友情、乡情,以及对自然的感情,组合在一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有非常巧妙的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如七年级下册《科学的星光》这一单元,编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声音》、《技术年表》等文章,课文内容既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讲话,又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寄语,科技新成果的展示,还有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猜想,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昭示了科技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大影响与意义。文章体裁多样,有讲话,有科技小品,有年表。充分体现了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文本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有非常强的时代感。
在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传统名篇的问题。传统名篇,是经过长进间检验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很多,任何一套教科书都不可能一网打尽,全收进来,我们的处理是重新审视其阅读价值,精心编排,使课文之间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而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如八年级上册“丰碑”单元,选编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碑》、《黄河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七根火柴》。把一座座丰碑,以及丰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呈现出来,整个单元具有非常强的震撼力。此单元中有说明文、散文、诗歌、新闻、小说以及图片,精彩纷呈。
我们在每册书中都特别安排了一个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和评价功能的整体阅读单元,即第五单元。这是我们这套教科书的一种大胆探索,评审过程中也受到了专家的好评。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编写专家是这样考虑的:
●打破了较长文章不入教材的框框。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更丰富的阅读文本,以供学生阅读探究。
●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平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评价与检测。
●拓宽阅读视野,沟通课内外的阅读,倡导全新的阅读理念。
七年级下册,选编了《外星人(节选)》。八年级下册,选入了《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九年级上册,选入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九年级下册,选入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风波》。这样的单元安排,从学生的阅读行为方式,考虑得比较多,希望藉此改革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这种单元的教学处理,我们提倡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个性化地解读课文,在合作讨论中增强阅读能力;教师安排时间,点拨引导,提升探究的层次。
3、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语文水平,根据他们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并引导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构建,将“快乐、想像、探究、创新”的理念融于教材之中。
每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都安排的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成长的足迹”、下册第一单元的“校园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幸福的滋味”、下册第一单元的“对话”、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书香袅袅”。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课文既具有语言的典范性,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4、遵从汉语学习的规律,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语文素养的要求,在注重积累与体验的同时,科学地组合学习内容,强化了语言交际与应用等内容,展示了语文的巨大魅力。
以口语交际为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依据这个目标要求,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系列。全套教科书共设计了22次口语交际训练。每一次训练都以某个话题为凭借,点明交际训练的目的、方式与要求,展示交际的过程与方法。如七年级上册,设计了4次口语交际,它们分别是“认识新朋友”、“让我来解说”、“放飞我的梦”、“成长”。这些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交际方式的指导具体,过程明晰,既考虑“表达”的需要,又考虑“交际”的具体要求。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应该比一般意义上的“听”与“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所以在本套教科书的“口语交际”板块中,编者有意识地注意到交际过程中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提示,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这种文明素养集中地表现为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
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和帮助。学习方法与过程的引导和帮助在本套教科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综合性学习,我们都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关于配套的课程资源
为了帮助教学和学生学习,我们逐步开发了一批配套的课程教学资源,并根据试验区师生的要求,还在继续开发中,下面我就主要品种做一说明:
教师教学用书:教师用书比较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教科书的特色和理念,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我们在教科书实验的过程中,挑选了部分不同课型的教学实录,做成光盘。目的也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种借鉴,就是说课可以这样上,但不是一定要这样上,只是作为一种参考。目前制作了七年级的,附在教师用书中。
教学设计与案例:这个品种也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每课分为教学构想、教学过程、教学后记三个部分。因为是从实践中来,所以目前只编写出版了七、八两年年级。
语文读本: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初中学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要完成这个目标,仅靠教科书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按照教科书的单元,组织专家精心挑选了与单元话题相近的、在联系的文章,作为对教科书中阅读的一种补充、拓展,供学生自主阅读。
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这些品种是为学生巩固课堂内容、检验学习成果编写的。
此外,还有教材详解、古诗文解析、同步作文指导等资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我们的教材也是如此。虽然已经审定通过了,大的方面没有问题,但也不敢说小的方面、具体的方面,没有一点点不足、欠缺或者错误。希望大家在使用中有这方面的发展,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谢谢大家!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此栏目暂无任何新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