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突出的成语 关于突出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突出的成语92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鳌里夺尊 | 犹言出类拔萃。 |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 |
拔丛出类 | 犹言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
出处:《宋书·孝义传·潘综》:“二子微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 | |
拔萃出类 | 同“出类拔萃”。指高出众人。 |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
拔地倚天 |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出处: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 |
拔类超群 | 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
拔群出萃 | 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
出处:《晋书·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 |
百里挑一 |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 |
奔逸绝尘 |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 |
标新立异 |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 |
别具匠心 |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
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 |
别具一格 |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 |
别树一旗 |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
不同凡响 |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 |
才夸八斗 | 夸耀才华出众。 |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 |
才学兼优 |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
出处:《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 |
超今冠古 |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
出处: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 |
超群拔类 |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 |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这骕郎文艺固是超群轶类,怜与素臣天生神力仿佛。” | |
超群出众 | 指超出众人。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超群出众太虚玄。” | |
超群轶类 |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同“超群拔类”。 |
出类拔萃 |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
出群拔萃 | 拔,超出;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指卓越出众,非同一般。 |
出处:唐·韩愈《与崔群书》:“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 | |
出人头地 |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
出一头地 | 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
雏凤清声 |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
出处:唐·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
楚楚不凡 | 形容人才出众,不同寻常。 |
出处:清·袁枚《与何献葵明府书》:“幸为小女择得一婿,楚楚不凡,差强人意。本求西子,翻得东床,想彼苍亦‘与这齿者去其角’之意也。” | |
当行本色 |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
当行出色 | 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
出处:《负曝闲谈》第十一回:“涂了又涂,改了又改,看看终究不能当行出色,急得他抓耳挠腮。” | |
独步当时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
出处:《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 |
独步当世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
出处: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 |
独步天下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出处:《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 |
独步一时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
出处:《宣和画谱·郭熙》卷十一:“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 |
独鹤鸡群 |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
非同寻常 | 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
丰标不凡 | 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风度出众。 |
鼓睛暴眼 | 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
出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 |
寡二少双 | 寡:少。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 |
出处:《汉书·吾丘寿王传》:“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 |
桂林一枝 |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
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
鹤处鸡群 |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 |
鹤困鸡群 |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 |
鹤立鸡群 |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
鹤行鸡群 |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
出处: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 |
烘托渲染 |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 |
烘云讬月 | 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同“烘云托月”。 |
烘云托月 | 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
鸿鶱凤立 | 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
出处: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鸿鶱凤立,不循常流。” | |
后进之秀 | 犹言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
出处:《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 |
后来之秀 |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 |
后起之秀 |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
出处:《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 |
家骥人璧 | 喻指优秀人才。 |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穆庙时,寓内承平,荐绅韦布,操觚令简,家骥人璧,云集都下。” | |
甲冠天下 | 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
矫矫不群 | 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群:与众不同。形容高超出众,不同一般。 |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此《赠王公思礼》,分明写一位精细勇烈人。故能所向无敌,任事多效。首详其出处及幼少之事,便已矫矫不群。” | |
金刚怒目 | 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
迥然不群 | 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不同于流俗。形容超群出众,身手不凡。 |
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九·与小宅生顺书三十六首(其一)》:“佳作路头醇正,气势冲沛,辞意雅驯,与往日所见贵国之文迥然不群。” | |
鸠形鹄面 | 鸠形:斑鸠的形状,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鹄面:黄鹄的面色。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
绝伦逸群 |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
出处:明·朱之渝《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况贤弟未尝晤接,而才识绝伦逸群,笔则笔,削则削,虽有知我,宁无罪之者哉?” | |
旷世逸才 |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 |
昆山片玉 |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
出处:《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
面面皆到 |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
出处: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挽词》:“后数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 | |
面面俱圆 |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 |
面面圆到 |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 |
妙手丹青 |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 |
品学兼优 |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 |
平铺直序 | 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亦作“平铺直叙”。 |
平铺直叙 | 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
出处:清·钱谦益《初学集》卷八十三:“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叙),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 |
人才出众 |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
人材出众 |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同“人才出众”。 |
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四回:“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生得又秀气,何老头子见了,一定是中意的。” | |
人中骐骥 | 骐骥:良马。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出处:《南史·徐勉传》:“此所谓人中骐骥,必能致千里。” | |
日下无双 |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
出处:《梁书·伏挺传》:“父友人乐安任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 | |
十人九慕 |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人人羡慕。 |
殊勋异绩 | 殊:突出。勋:功勋。异:不同。指功勋业绩卓越。亦作“殊勋茂绩”。 |
数一数二 |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 |
泰山北斗 |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
唐突西施 |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
出处: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 |
天下独步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出处:《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 |
脱颖囊锥 | 比喻才能出众者。 |
文武双全 |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 |
无耻之尤 | 尤:突出的。最无耻的。形容无耻到了极点。 |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更被人们认为是‘无耻之尤’” | |
犀颅玉颊 | 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 |
出处:宋·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 |
显露头角 |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
秀出班行 |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
出处: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 |
褎然冠首 | 指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同“褎然举首”。 |
出处: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 |
褎然居首 | 指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同“褎然举首”。 |
出处:清·王韬《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府》:“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两试太学,褎然居首。” | |
瑶林玉树 | 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同“瑶林琼树”。 |
一鸣惊人 |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
遗珠弃璧 |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出处: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 |
崭露头角 |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
钟灵毓秀 |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
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 |
卓尔不群 |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 |
卓立鸡群 |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
卓荦超伦 | 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
出处:《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 |
卓有成效 |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
自我表现 | 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
出处:苏雪林《郁达夫及其作品》:“现代文艺里‘自我表现’,之特多,原是当然的道理。”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6998538821664.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突出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