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人的成语 关于古人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古人的成语69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把酒持螯 | 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
出处:语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
白虹贯日 |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 |
璧合珠连 | ①指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②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
出处: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 |
病入膏肓 |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
不见经传 |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 |
蝉腹龟肠 |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
出处:《南史·檀珪传》:“珪诉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蝉腹龟蛇,为日已久’” | |
椿萱并茂 |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
出处:汉·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 |
戴圆履方 |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 |
刀耕火耨 |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
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 |
倒屣相迎 |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
出处:《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 |
斗酒只鸡 | 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
出处: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 |
恶紫夺朱 |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
尔汝之交 |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
二分明月 |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出处:唐·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
反裘伤皮 |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
出处:《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 |
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
出处: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 |
鬼鬼祟祟 |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 |
河清云庆 |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
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河清云庆,祥光烛天。” | |
红豆相思 | 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
出处: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
鸿蒙初辟 |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太上君开天经》:“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涬溟鸿蒙。” |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 |
出处:语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
换骨夺胎 | 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 |
借古喻今 |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
锦囊佳句 | 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 |
九洲四海 |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 |
举手加额 |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
出处: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 |
礼义廉耻 |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
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 |
率尔操觚 | 觚:方木,古人用它来书写。率尔: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轻率地写。 |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 |
芒鞋竹笠 |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
面缚衔璧 |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
鸣雁直木 |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
暮景桑榆 |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梁·萧统《文选·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 |
泥古不化 | 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
出处:《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
弄瓦之喜 | 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
出处:《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
弄璋之喜 | 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
出处:《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 |
旁搜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
旁蒐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同“旁搜远绍”。 |
琪花瑶草 | 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
出处:王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 |
琪花玉树 | 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
出处:元·杨维桢《梦游沧海歌》:“风光长如二三月,琪花玉树不识人间秋。” | |
前无古人 | 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 |
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泉石膏肓 |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
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 |
人心不古 |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 | |
日月合壁 |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
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 |
诗酒风流 | 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
四海鼎沸 |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 |
桃弧棘矢 |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 |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 |
未卜先知 | 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 |
文房四侯 |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
出处: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
无待蓍龟 | 待:等待;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 |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大乎蓍龟。” | |
信口雌黄 |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
兴观群怨 |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
出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
悬车之年 |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
出处:《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 | |
悬车之岁 |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同“悬车之年”。 |
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 |
扬名四海 |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一曲阳关 | 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
出处: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 |
以规为瑱 |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出处:《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 |
优孟衣冠 |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 |
右军习气 |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
出处: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 |
凿龟数策 |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
出处:《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 |
震古铄今 | 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
出处: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 |
替古人担忧 | 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谈的吊眼泪,替古人耽忧,这些都是虚,他若唱的我眼泪出来,我才算他好戏子。” | |
替古人耽忧 | 指不必要的忧虑。 |
心之官则思 |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
出处:《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
放之四海而皆准 |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
出处:《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
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7671896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古人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