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仁爱的成语 关于仁爱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仁爱的成语47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博施济众 |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
不仁不义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
扶倾济弱 |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 |
扶危济急 | 犹扶危济困。 |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 |
扶危济困 |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 |
扶危救困 |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 |
积善成德 |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
积善余庆 |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
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
急公好施 | 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
急公好义 | 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
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 | |
济寒赈贫 |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
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 |
济苦怜贫 |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
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 |
济困扶危 | 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 |
济弱扶倾 |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济弱扶倾。”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 |
济世救人 |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 |
矜贫救厄 |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 |
救困扶危 | 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 |
救灾恤患 | 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
乐善好义 |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
普度众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 |
普济群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
普济众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
轻才好施 |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 |
仁民爱物 | 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
仁人君子 |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
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 |
仁人志士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仁心仁闻 | 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 |
仁义之兵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
仁义之师 |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 |
杀身成仁 |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善门难开 | 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 |
深仁厚泽 | 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
施仁布德 |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束杖理民 |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 |
谇帚德锄 | 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 |
为仁不富 | 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参见“为富不仁”。 |
为善最乐 |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
出处:《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 |
修桥补路 |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 |
一视同仁 |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 |
与人为善 |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
振穷恤寡 |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
出处:《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 |
振穷恤贫 | 救济贫穷的人。 |
出处:《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 |
赈贫贷乏 | 救济穷人。 |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 |
志士仁人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周急继乏 | 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
诸恶莫作 |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出处:《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
作善降祥 | 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
出处:《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4671832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仁爱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