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仁义的成语 关于仁义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仁义的成语20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爱民如子 |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
安宅正路 | 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
槌仁提义 | 指抛弃仁义。 |
大仁大义 |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 |
蹈仁履义 | 遵循仁义之道。 |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 |
东征西怨 |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 |
含仁怀义 | 指有仁义之德。 |
出处: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 |
积德累仁 | 积累功德与仁义。 |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 |
久假不归 |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 |
绝仁弃义 |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 |
履仁蹈义 |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
沐仁浴义 | 指受仁义的熏陶。 |
虐老兽心 |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
出处: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 |
仁义君子 |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 |
仁义之兵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
仁义之师 |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 |
仁至义尽 | 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
施仁布德 |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重义轻财 | 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
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46618319.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仁义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