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饮食的成语 关于饮食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饮食的成语49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熬肠刮肚 | 指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
出处: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 |
卑宫菲食 |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
出处: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 |
杯水粒粟 | 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
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 |
病从口入 |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
病由口入 |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
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 |
不便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
不茶不饭 |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害的我不茶不饭,只是思想着你。” | |
不服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 |
不习地土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出处:《南史·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 |
不习水土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
不習水土 |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
出处:《通俗编·地理引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 |
朝齑暮盐 | 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 |
炊金馔玉 | 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
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 |
粗茶淡饭 |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
粗衣淡饭 |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
箪食壶酒 |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
出处:明·李东阳《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 | |
饭粝茹蔬 | 吃糙米和蔬菜。形容饮食粗劣。粝,糙米。 |
出处:明·刘基《郁离子·枸橼》:“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 | |
羹藜含糗 | 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
出处:隋·王通《中说·王道》:“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 |
羹藜唅糗 | 藜,野菜;唅,食也。泛指饮食粗劣。亦作“羹藜含糗”。 |
出处:《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 | |
黄汤淡水 | 泛指饮食。同“黄汤辣水”。 |
黄汤辣水 | 泛指饮食。 |
家常茶饭 |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
出处:宋·朱熹《答高应朝书》:“若一向只如此说,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养玩索功夫,即恐学者将此家常茶饭,做个怪异特底事看了。” | |
浆酒霍肉 | 把酒肉当作水浆、豆叶一样。形容饮食的奢侈。 |
出处:《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 | |
浆酒藿肉 | 把酒肉当作水浆、豆叶一样。形容饮食的奢侈。同“浆酒霍肉”。 |
酒醉饭饱 | 比喻饮食得到了满足。 |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我如今且不打你,等我吃得酒醉饭饱了,慢慢的打你。” | |
口腹之累 | 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
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 |
肉山酒海 | 极言酒肉饮食之丰。 |
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 |
觞酒豆肉 | 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饮食。 |
尚虚中馈 | 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伸指妻室;虚:空。指没有妻子。 |
出处:《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 |
食不二味 |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
食不兼肉 |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 |
食不兼味 |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
食不累味 |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
食不求甘 |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 |
食不重肉 |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同“食不兼肉”。 |
食日万钱 | 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
出处:《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 |
菽水承欢 |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
水土不服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 |
无下箸处 |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橡饭菁羹 | 以橡实作饭,芜菁为羹。泛指饮食粗劣。 |
出处:《梁书·安成王秀传》:“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 |
橡茹藿歠 | 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泛指饮食粗劣。 |
出处:明·方孝孺《味菜轩记》:“贵而八珍九鼎之筵,贱而橡茹藿歠之室,莫不有待于味。” | |
玄酒瓠脯 | 饮食只有清水和瓠干。比喻生活清苦。 |
出处:晋·程晓《赠傅休奕》诗:“厥客伊何?许由巢父。厥醴伊何?玄酒瓠脯。” | |
一饮一啄 | 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
出处:《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 |
饮食男女 | 泛指人的本性。 |
出处:《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
饮食起居 | 指人的日常生活。 |
缊褐瓢箪 | 缊:旧棉花,乱麻。褐:粗布衣服。瓢:饮水用具。箪:盛饭的竹器。身上穿粗布衣服。饮食用的是瓢、箪。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
中馈乏人 | 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 |
出处:《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 |
馔玉炊金 | 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
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1431777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饮食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