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语言文字的成语 关于语言文字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语言文字的成语1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发聋振聩 |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
发蒙振聩 | 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
金声掷地 | 指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
警愦觉聋 |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 |
目送手挥 |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
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
片言只语 |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
出处: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 |
深入浅出 |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
深入显出 |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
出处:清·俞樾《湖楼笔谈》六:“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显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 |
手挥目送 |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
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
溢于言外 |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
寓意深长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出处:宋·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
寓意深远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出处:宋·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
昭聋发聩 |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
振聋发聩 |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0921772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语言文字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