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宰相的成语 关于宰相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宰相的成语15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白衣公卿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
白衣卿相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
白衣宰相 |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
出处:《新唐书·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 |
伴食宰相 |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
出处:《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
北门南牙 |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 | |
调和鼎鼐 |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 |
调和阴阳 | 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出处:《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 |
将相之器 | 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
出处:《后汉书·贾复传》:“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 |
浪子宰相 | 浪子:不务正业、专事游荡的人。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 |
出处:《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彦为浪子宰相。” | |
山中宰相 |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 |
圣君贤相 |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
出处:《荀子·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 |
相门有相 |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 |
萧规曹随 |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 |
宰相肚里好撑船 | 谀人肚量大。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我不如你有担待,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不好。” | |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
出处:《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07317691.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宰相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