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足的成语 关于不足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不足的成语155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二把刀 |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九:“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 |
爱莫能助 |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
安分守己 |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
安之若素 |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 |
白璧微瑕 |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 |
白圭之玷 | 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出处:《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
白面书生 |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 |
白玉微瑕 |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 |
报效万一 |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 |
卑不足道 |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
出处:见“卑卑不足道”。 | |
彼哉彼哉 | 他呀,他呀!鄙视之辞,表示此人不足挂齿。 |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即周、鲁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
不经世故 |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
不足齿数 |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
出处:《汉书·孙叔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 |
不足挂齿 |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叔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
不足介意 | 不值得放在心上。 |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柘骨,何足介意。” | |
不足轻重 | 犹言无关紧要。 |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 |
不足为法 | 不值得学习、效法。 |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开口便说:《大雅》不作,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 |
不足为据 |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
出处: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 |
不足为虑 | 不值得忧虑担心。 |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 |
不足为凭 |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
出处: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 |
不足为奇 |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
出处: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
不足为训 |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
不足为意 | 不值得介意。 |
出处: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 |
不足与谋 |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
材疏志大 | 指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出处: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
财匮力绌 | 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
出处:《明史·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 |
裁长补短 | 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安道诗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 |
车载斗量 |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
持人长短 | 指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 |
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 |
尺瑜寸瑕 | 大塊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 |
出处: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贴赞》:“尺瑜寸瑕,工所不弃。” | |
大醇小疵 | 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
出处:唐·韩愈《读〈荀子〉》:“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 |
单文孤证 | 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 | |
得薄能鲜 | 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得寸进尺 |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
出处:《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 |
德薄才鲜 |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
德薄能鲜 |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 |
雕虫小技 |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
出处:《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 |
斗量车载 |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
浮名薄利 |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出处:宋·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 |
各有所短 | 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 |
出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 |
攻瑕索垢 |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 |
滑泥扬波 | 指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
鸡鸣狗盗 |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 |
积微成著 |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
出处:《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
计绌方匮 |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
季孟之间 |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出处:《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 |
家无斗储 | 家里的粮食储备不足一斗。形容生活窘迫。 |
见惯司空 | 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
九牛一毫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
九牛一毛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
救过补阙 | 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 |
出处:《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 |
抉瑕掩瑜 | 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点,埋没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抹煞其优点和长处。 |
出处:唐·严郢《驳议吕諲》:“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 |
口说无凭 |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井。咱两个口说无凭。” | |
郐下无讥 | 指微不足道。 |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 |
毛羽未丰 | 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 |
美芹之献 | 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
出处:《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 |
美中不足 | 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 |
渺不足道 |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
出处:秦牧《(长河浪花集)序》:“但是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较起来,特别是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先进人物比较起来,却又完全显得渺不足道了。” | |
谋无遗谞 | 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
逆来顺受 |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 |
牛之一毛 |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
弄兵潢池 | 比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潢池,积水池。 |
出处:《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
匹马只轮 |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
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 |
裒多益寡 | 裒:减少;:增补。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比喻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
出处:《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
杞宋无征 |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
出处:《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 |
勤能补拙 |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 |
区区此心 | 区区:微小,微薄。常作用谦词。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亦作“区区之心”。 |
取长补短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
缺衣少食 |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出处:明李贽《焚书·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 |
人微望轻 | 指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
出处:宋·岳飞《奏乞罢制置使职事状》:“窃念臣人微望轻,难任斯职。” | |
乳臭未干 | 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 |
入乡随俗 |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
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 |
少不更事 |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 |
少不经事 |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 |
身微力薄 | 指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
时绌举盈 | 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
出处:清·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 | |
使羊将狼 | 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 |
势孤力薄 | 势力孤单,力量薄弱。指人少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
饰垢掩疵 | 粉饰掩盖污点和缺点。 |
司空见惯 |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 |
死不足惜 |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
出处:《宋史·苏洵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 |
随波逐流 |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 |
随寓而安 |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同“随遇而安”。 |
随寓随安 | 犹言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随遇而安 | 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 |
贪心不足 |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 |
土壤细流 |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
蛙蟆胜负 |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
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 |
微不足道 |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
出处: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 |
惟日不足 | 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 |
出处:《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 |
闻过则喜 |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 |
蜗角蝇头 | 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 |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
膝行肘步 | 用膝盖和肘部匍匐前进。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与人平起平坐。 |
出处: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 |
洗垢求瘢 |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
出处: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屑;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 |
洗垢求瑕 | 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同“洗垢求瘢”。 |
洗垢索瘢 | 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同“洗垢求瘢”。 |
瑕不掩瑜 |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 |
瑕不揜瑜 |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同“瑕不掩瑜”。 |
瑕瑜互见 | 见:通“现”,显现。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升庵论文,瑕瑜互见。” | |
先天不足 | 先天: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寿麻之人无影,不知何故?” | |
相形见绌 |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 |
相形见拙 |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同“相形见绌”。 |
新学小生 |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
寻弊索瑕 | 犹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寻瑕伺隙 | 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 |
出处:鲁迅《两地书》四九:“此校学生曾起反对校长风潮,后虽平息,而常愤愤,每寻瑕伺隙,与办事人为难。” | |
掩瑕藏疾 |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
幺么小丑 | 指微不足道的坏人。 |
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么小丑兀术之横行。” | |
幺幺小丑 | 指微不足道的坏人。 |
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幺小丑兀术之横行。” | |
一无可取 | 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 |
一无是处 |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 |
一衣带水 |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
移东补西 |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出处: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
移有足无 |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
出处: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谘目三》:“运动四国,权衡万货,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 |
疑事无功 |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韂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 |
挹彼注兹 | 挹:舀,汲取;彼:那个;注:灌;兹:这个。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
出处:《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 |
挹盈注虚 | 指取有余以补不足。 |
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三日转运百产挹盈注虚者,凡行商之以舟车漕挽大宗货物者是也。” | |
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
瑜百瑕一 | 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 |
瑜不掩瑕 | 瑜: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比喻优点遮盖不了缺点。 |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3481627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不足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