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到达的成语 关于到达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到达的成语18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不可胜言 |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 |
朝发暮至 | 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
出处:语出《后汉书·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 |
朝发夕至 |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唐·韩愈《祭鳄鱼文》:“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 |
登峰造极 | 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
计日指期 | 指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
临水登山 |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
驽马十驾 |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
出处:《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
任重至远 |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
出处:《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
任重致远 | 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 |
出处:《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
如丘而止 | 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
出处:《荀子·宥坐》:“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 |
弱水之隔 | 比喻相隔极远,到达不了。 |
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远不能到,云如有弱水之隔。” | |
殊途同归 |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
所向披靡 |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 |
同归殊途 |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出处:《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
异路同归 |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出处:《文子·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 |
异涂同归 |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圣人异涂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
异途同归 |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
宗师案临 | 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27716090.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到达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