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进取的成语 关于进取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进取的成语11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安常守故 |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 |
安常习故 | 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
出处: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 |
安分守己 |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
安贫守道 |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出处: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
安于现状 |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
出处:刘少奇《论党》:“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 | |
安于一隅 |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 |
安之若素 |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 |
保残守缺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出处:《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 |
避世金马 |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 |
避世金门 |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出处:见“避世金马”。 | |
避世离俗 |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 |
别具慧眼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
出处:宋·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
不甘雌伏 |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
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 |
长算远略 | 犹言深谋远虑。 |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 |
朝气蓬勃 |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
齿少气锐 | 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出处: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 |
齿少心锐 | 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出处: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 | |
待兔守株 |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 |
蹈常袭故 |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
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复有所寻者。” | |
蹈袭前人 |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
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 |
登山小鲁 |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
独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
出处: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 |
遁世无闷 |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
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 |
遁俗无闷 |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
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 |
遁逸无闷 |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
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 |
放眼世界 |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
出处:元·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 |
逢山开道 |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 |
逢山开路 |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 |
高明远识 |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
高瞻远瞩 | 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 |
和光同尘 |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 |
滑泥扬波 | 指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
浑俗和光 |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 |
混俗和光 |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
开阔眼界 |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
开路先锋 | 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便即点起阴兵,教活死人挂了骑印做大元帅,冒失鬼为开路先锋,地里鬼、雌雄人为参谋,引兵前去救应。” | |
看破红尘 |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 |
恪守成宪 |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出处:《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 |
乐天安命 |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
离世遁上 |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
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 |
墨守成法 |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
墨守成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 |
逆来顺受 |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 |
寝丘之志 |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
趋时奉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 |
趋时附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 | |
去就之分 |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
入乡随俗 |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
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 |
深谋远虑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
深谋远略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
深图远算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
深猷远计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
识时达变 |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
识时达务 |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
识时通变 |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同“识时达变”。 |
适时应务 | 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
释知遗形 |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 |
守道安贫 | 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
守分安常 |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 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 |
守缺抱残 | 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亦作“守阙抱残”。 |
守阙抱残 | 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同“守缺抱残”。 |
随波逐流 |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 |
随俗浮沉 |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 |
随寓而安 |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同“随遇而安”。 |
随寓随安 | 犹言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随遇而安 | 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 |
踏故习常 | 指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
体规画圆 | 犹言依样画葫芦。指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
退避三舍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
玩故习常 |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玩物丧志 | 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
出处:《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
袭故蹈常 | 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
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 |
雄飞雌伏 | 雄飞:比喻奋发有为;雌伏:比喻隐藏,不进取。要有雄心壮志,不能无所作为。 |
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 |
学如穿井 |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循常习故 | 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
循规蹈矩 |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
一把死拿 |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
以退为进 |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
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 |
因陋守旧 | 陋:不合理;守旧:保持旧的。指因袭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进。 |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 |
因循守旧 | 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
出处:《汉书·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 |
英雄气短 |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三回:“倘若有冒功等事,岂不使英雄气短,谁肯替国家出力!” | |
与时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出处:唐·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 |
与时偕行 | 变通趋时。 |
出处:《易·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 |
与世沉浮 |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 |
与世浮沉 |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
出处: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 |
与世俯仰 |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
出处:《宋史·文苑传六·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 |
与世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出处:《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
与世无争 |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与世偃仰 |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
出处:《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 |
与物无竞 | 指与世人无所争竞。 |
出处:《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 |
禹行舜趋 | 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
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 |
遇水迭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遇水叠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 |
遇水架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出处: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竞赛》:“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气儿跑步向前。” | |
渊图远算 | 深谋远虑。 |
出处:《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算,意在无遗。” | |
远见卓识 |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
远谋深算 | 犹言深谋远虑。 |
出处:叶圣陶《冥世别》:“他们这样说,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 | |
远瞩高瞻 | 犹言高瞻远瞩。 |
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 |
知命乐天 |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
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
知足常乐 |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
自甘暴弃 | 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出处: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 | |
自甘堕落 |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
自弃自暴 | 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出处:《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 | |
自轻自贱 | 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出处:《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98515530.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进取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