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正义的成语 关于正义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正义的成语107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傲霜枝 | 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碧血丹心 |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
秉节持重 |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 |
秉正无私 |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 |
不挠不折 |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出处: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
不忘沟壑 |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
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
才高行洁 |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 |
苍松翠柏 |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 |
苌弘碧血 | 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石。 |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
成仁取义 |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
出尘不染 |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
从容就义 | 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
大动公惯 |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
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
大义凛然 |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
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 |
大义灭亲 |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
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
道义之交 |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 |
德厚流光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
出处:《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
砥节奉公 |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
砥节厉行 |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 |
砥节砺行 |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
出处: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 |
砥砺风节 | 磨炼品格、节操。 |
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 |
砥身砺行 | 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
出处:《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 |
忿世嫉俗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 |
愤时疾俗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出处:《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 |
愤世疾俗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
出处: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 |
愤世嫉俗 |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
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
风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
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
负气仗义 |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 |
高风亮节 |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
高节清风 |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 |
光明磊落 |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
出处:《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
积雪封霜 |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
出处:《南史·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 |
箕山之节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
坚贞不屈 |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 |
坚贞不渝 |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
出处: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 |
见义必为 |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
见义当为 |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同“见义必为”。 |
见义敢为 |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
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
见义勇为 |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
竭诚尽节 |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
金石不渝 |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捐身徇义 |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慷慨赴义 |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
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
慷慨就义 | 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 |
慷慨捐生 | 慷慨:意气激昂。捐生:舍弃生命。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
乐善好义 |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
磊落光明 |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
出处:《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 |
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出处:《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
明公正义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宁死不辱 |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
拍手称快 |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 |
气贯长虹 | 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
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 |
前歌后舞 |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
出处:《尚书大传·大誓》:“师乃慆,前歌后舞。” | |
轻身殉义 | 指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
轻身重义 |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 |
轻生重义 |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同“轻身重义”。 |
清风峻节 |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
出处: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
清风亮节 | 比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身洁己 | 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取乱存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取乱侮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
取义成仁 |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人欲横流 | 人欲:人的欲望嗜好;横流:泛滥的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 |
仁人志士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仁义之兵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
仁义之师 |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 |
三户亡秦 |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
杀身成仁 |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杀身成义 | 犹言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舍生取义 |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
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师直为壮 |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 |
守节不移 |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
松筠之节 |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
岁寒松柏 |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完名全节 | 指名节得以保全。 |
乡利倍义 |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
义薄云天 | 义:正义;薄:迫近;云天:指高空。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
出处: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高义薄云天。” | |
义不取容 |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
义不生财 |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义愤填膺 |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 |
义正词严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
议不反顾 | 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
出处:《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 |
饮泉清节 | 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
出处:《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 |
英风亮节 | 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
出处: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 |
斩头沥血 | 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 | |
湛湛青天 | 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 |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 |
仗节死义 | 指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
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 |
仗义执言 | 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 |
贞风亮节 | 犹言高风亮节。 |
出处: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 | |
贞高绝俗 |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
贞松劲柏 | 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
出处:金元好问《题石裕卿郎中所居四咏·雪岩》:“贞松劲柏四时春,霁月光风一色新。” | |
正言直谏 |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出处:三国·魏·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
至诚高节 |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
出处:《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 |
志士仁人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忠驱义感 | 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
出处: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 |
纵曲枉直 | 指纵容有错误的人却冤枉正直的人。形容不主持正义。 |
出处:《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 | |
春秋无义战 |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
出处:明·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
出处: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 |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55414546.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正义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