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热心的成语 关于热心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热心的成语45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博施济众 |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
淡而不厌 | 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 |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二十:“他不像先前那样火着心拉买卖了,可也不故意的偷懒,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 | |
耳提面命 |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
扶倾济弱 |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 |
扶危济急 | 犹扶危济困。 |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 |
扶危济困 |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 |
扶危救困 |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 |
腹热心煎 | 形容心中焦急。 |
古道热肠 | 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几个人当中,毕竟是老头子秦梅士古道热肠。” | |
积善成德 |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
积善余庆 |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
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
急公好施 | 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
急公好义 | 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
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 | |
急人之困 |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
急人之难 |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
济寒赈贫 |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
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 |
济苦怜贫 |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
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 |
济困扶危 | 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 |
济弱扶倾 |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济弱扶倾。”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 |
济世救人 |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 |
矜贫救厄 |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 |
救困扶危 | 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 |
救灾恤患 | 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
乐善好义 |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
面命耳提 |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
普度众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 |
普济群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
普济众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
轻才好施 |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 |
热肠古道 | 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热肠古道,我们是一向钦佩的。” | |
热心苦口 | 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
热心快肠 | 形容热情直爽。 |
出处: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也许因为是她热心快肠,群众有事爱找她拿主意,帮个忙。” | |
仁义君子 |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 |
善门难开 | 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 |
施仁布德 |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为善最乐 |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
出处:《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 |
修桥补路 |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 |
与人为善 |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
振穷恤寡 |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
出处:《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 |
振穷恤贫 | 救济贫穷的人。 |
出处:《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 |
赈贫贷乏 | 救济穷人。 |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 |
周急继乏 | 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
诸恶莫作 |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出处:《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
作善降祥 | 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
出处:《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24669851426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热心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