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得失的成语 关于得失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得失的成语52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爱鹤失众 | 比喻因小失大。 |
出处:《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 |
暗中盘算 | 指暗自在心中计算自己的得失等 |
成败得失 |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
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 |
宠辱不惊 | 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 |
宠辱若惊 | 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
寸利必得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
得马失马 | 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出处: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
得失参半 |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
得失成败 | 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
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 |
得失荣枯 | 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
出处:元·沈和《赏花时·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 |
得失相半 |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
得失在人 |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得意忘形 |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
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
发屋求狸 |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 |
反躬自省 |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 |
反躬自问 |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 |
反身自问 |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
出处: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 |
公而忘私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
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 |
古是今非 | 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 |
佹得佹失 |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也指有得有失。 |
出处:《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者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 |
槐南一梦 | 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
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和南柯郡。 | |
患得患失 |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
恢廓大度 | 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 |
鸡虫得丧 |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同“鸡虫得失”。 |
鸡虫得失 | 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
出处:唐·杜甫《缚鸡行》诗:“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 |
就事论事 |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臣论劾首揆》:“夺情大事,有关纲常,且就事论事,未尝旁及云。” | |
掘室求鼠 | 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 |
考绩幽明 |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
出处:《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 |
利害得失 |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 |
马去马归 | 比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出处: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 |
权衡轻重 |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
出处:《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 | |
塞翁得马 |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十五卷:“塞翁得马非为吉,宋子双盲岂是凶。祸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 |
塞翁之马 | 塞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 |
是非得失 |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
是非之心 | 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
贪小失大 |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
出处:《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
蛙蟆胜负 |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
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 |
忘乎其形 |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出处:《南史·阮佃夫传》:“又庐江何恢有妓张耀华美而有宠,……见张氏,悦之,频求。恢曰:‘恢可得,此人不可得也。’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耶?’遂讽有司以公事弹恢。” | |
小己得失 | 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 |
旋得旋失 |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
徇国忘身 | 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
出处: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 |
妍蚩好恶 | 妍:美丽。蚩:通“媸”,丑陋,丑恶。美丽、丑陋、好与坏。原指写作的得失。 |
以古为鉴 |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
出处:《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 |
以古为镜 |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以人为鉴 | 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
出处:《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 |
以人为镜 |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 |
因小失大 |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 |
援鳖失龟 | 比喻得不偿失。 |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莫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 |
知人论世 |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
出处:《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 |
先小人,后君子 |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化这们说。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 |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107983514201.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得失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