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控制的成语 关于控制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控制的成语4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按纳不住 |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 |
按捺不下 |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 |
按捺不住 |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 |
闭口捕舌 | 犹言甕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
出处:《晋书·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 |
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
不由自主 |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 |
长辔远驭 | 用长缰绳远远地驾驭拉车的马。比喻远距离操纵,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以归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 | |
楚界汉河 |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 |
寸辖制轮 | 比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 |
抵背扼喉 |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
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 |
独立自主 |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 |
扼喉抚背 | 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
出处: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 |
扼襟控咽 |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
出处: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 |
扼亢拊背 |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同“扼吭拊背”、“扼肮拊背”。 |
扼吭拊背 |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 |
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
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 |
拊背扼喉 |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 |
拊背扼吭 | 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 |
拊背搤吭 |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亢,同“吭”。 |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 |
股掌之上 |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
出处:《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 |
关门打狗 |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
后发制人 |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 |
据高临下 |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 |
讫情尽意 | 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
情不自禁 |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
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 |
情不自已 | 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
忍俊不禁 |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 |
受制于人 | 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
脱缰之马 | 比喻脱离羁绊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
席卷八荒 |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
席卷天下 |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
喜不自胜 |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 |
先发制人 |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
心不由主 |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 |
心猿意马 |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
欣喜若狂 |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
养鹰飏去 | 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 |
出处:语出《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 |
以一持万 |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
出处:《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 |
以夷治夷 |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
出处:《明史·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 |
意马心猿 |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
欲扬先抑 | 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107965814187.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控制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