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世界的成语 关于世界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世界的成语38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惨绝人寰 | 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
出处:峻青《故乡杂忆》:“指挥着几百万美械装备的大军,向解放区进行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 |
登界游方 |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 |
凡胎肉眼 | 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
出处: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 |
放眼世界 |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
出处:元·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 |
功成行满 |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
功行圆满 |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
海内无双 | 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 |
河沙世界 | 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 |
出处: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 | |
鸿蒙初辟 |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太上君开天经》:“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涬溟鸿蒙。” | |
花花世界 | 指繁华的、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泛指人世间。 |
出处: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 |
花锦世界 | 指繁华之地。同“花花世界”。 |
出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于燕都,是为北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 |
黄金世界 | 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
混世魔王 | 《西游记》中的一个妖怪。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
出处:清·梁启超《新罗马·会议》:“多谢戮力同心,拽倒十余年混世魔王。” | |
极乐世界 | 佛教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后泛指幸福安乐的地方。 |
出处:《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 |
举世皆知 | 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
举世闻名 | 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
举世无敌 | 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
出处: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 |
举世无双 |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 |
举世瞩目 |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出处:《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战国·楚·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 | |
朗朗乾坤 |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
出处:元·李文慰《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 |
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出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
普天率土 | 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
出处:《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清平世界 | 清平:安定,太平;世界:这里是世道的意思。指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清平世界,谁敢调弄良家女子。” | |
人间天上 |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 |
如登春台 |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
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
世外桃源 |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 |
四大皆空 |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 |
天下大乱 |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出处:《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
万劫不复 | 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 |
五湖四海 |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 |
五洲四海 | 泛指世界各地。 |
西方净土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
出处: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 |
扬名四海 |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 |
四海皆兄弟 |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491425721403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世界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