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文学的成语 关于文学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文学的成语23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白雪阳春 |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
别有滋味 |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
出处:南唐·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 |
才过屈宋 |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 |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 |
才华横溢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
残膏剩馥 |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
出处:《新唐书·杜甫传赞》:“唐诗人杜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 |
出神入化 |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
传神阿堵 |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
呼之欲出 | 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
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
辉光日新 | 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
出处:《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 |
慧业才人 |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同“慧业文人”。 |
慧业文人 |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 |
击碎唾壶 |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
柳絮才高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 |
洛阳才子 |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 |
妙手偶得 |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
出处: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 |
市民文学 |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唾壶击碎 |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
握瑜怀玉 | 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
下里巴人 |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
阳春白雪 |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
一代文宗 | 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
余膏剩馥 |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同“残膏剩馥”。 |
跃然纸上 |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
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三三:“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4914242214027.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文学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