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思维的成语 关于思维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思维的成语4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笔头生花 |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笔下生花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彩笔生花 |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出处: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 |
操翰成章 |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
出处:《三国志·魏书·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 |
道头会尾 |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
出处:《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 |
道头知尾 |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 |
斗酒百篇 |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才思敏捷。 |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
对客挥毫 |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
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 |
锦心绣腹 |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 |
锦胸绣口 |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
立马万言 |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
出处: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 |
流水行云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出处: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 |
梦笔生花 |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七步成诗 | 称人才思敏捷。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
七步成章 |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 |
七步之才 | 形容才思敏捷。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
巧捷万端 |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
燃萁之敏 |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
出处: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 |
日试万言 | 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
生花妙笔 |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生花之笔 |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思如涌泉 |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 |
脱口成章 |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
唾地成文 | 形容文思敏捷。 |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
文不加点 |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 |
文无加点 |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同“文不加点”。 |
五步成诗 |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
出处: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
下笔成篇 |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 |
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 |
下笔成章 |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
下笔千言 |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出处: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 |
下笔如神 |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出处:《旧唐书·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 |
下笔有神 |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出处: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
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 |
一挥九制 |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
出处: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具体。” | |
倚马可待 |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
倚马千言 |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
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
出处:《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
援笔成章 |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 |
援笔立成 |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
源泉万斛 | 比喻文思涌溢。 |
出处: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 |
心之官则思 |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
出处:《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
言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出处:《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491423761402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思维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