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百姓的成语 关于百姓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百姓的成语137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爱民如子 |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
按堵如故 |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言不迁动也。” | |
案堵如故 | 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 |
暴内陵外 | 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
出处:《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 |
匕鬯不惊 |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 |
不羁之民 |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
布衣黔首 |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 |
残民害理 |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
残民害物 | 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
苍生涂炭 |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 |
长恶靡悛 |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出处:《隋书·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
朝野上下 |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出处:清·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 |
逞凶肆虐 | 逞:施展。肆:放肆。虐:残暴。放纵地行凶作恶,任意地进行残害。 |
刍荛之言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
丛雀渊鱼 |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
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
村哥里妇 | 指平民百姓。里,里巷。 |
出处:明·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 | |
村野匹夫 |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 |
大得人心 |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
出处:《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 |
大禹治水 |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
箪食壶浆 |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
导德齐礼 |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
东征西怨 |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 |
饿殍遍野 |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
伐罪吊民 |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
伐罪吊人 |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 |
访贫问苦 |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
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 |
肺石风清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
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 |
费财劳民 | 耗费财物,劳苦百姓。 |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
负老提幼 | 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同“负老携幼”。 |
出处:《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 |
负老携幼 |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 |
狗仗人势 | 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
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 |
挂印悬牌 | 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 | |
含蓼问疾 |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 |
横行霸道 |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
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化民易俗 |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坏裳为裤 |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军吏),穆之“坏布裳为裤”,往见刘裕。 | |
荒淫无道 | 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 | |
黄冠草服 |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
黄冠草履 |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
黄冠野服 |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
祸国殃民 | 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
急吏缓民 |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
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出处:《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
稷蜂社鼠 | 稷:五谷之神;社:土地庙。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的人。 |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 | |
节用爱民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出处:《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
敬授民时 | 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
敬授人时 | 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亦作“敬授民时”。 |
出处:《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 |
敬天爱民 |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
纠合之众 |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 |
救民水火 | 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 |
救世济民 |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 |
叩阍无路 | 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
壸浆箪食 | 原指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
出处: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 | |
路叟之忧 | 指百姓的疾苦。 |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 |
民不聊生 |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 |
民和年丰 |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
出处:《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 |
明教不变 |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
出处:《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 |
匹夫小谅 | 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
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汉书·皇甫嵩硃俊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 |
匹夫之谅 | 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同“匹夫小谅”。 |
敲诈勒索 | 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 |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三三:“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 |
敲榨勒索 | 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同“敲诈勒索”。 |
人不聊生 |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 |
稔恶不悛 | 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
出处:明·宋濂《胡公神道碑铭》:“苟能去逆效顺,悉从厚宥;或稔恶不悛,城一破,悔无及矣。” | |
三徙成都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三徙成国 |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
上下交困 | 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出处:《清史稿·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 |
生灵涂地 | 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 |
生灵涂炭 |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 |
十室九匮 | 匮,指财物匮乏。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 |
出处: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 |
食租衣税 |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出处:《史记·平准书》:“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汉书·食货志下》:“县官食租衣税而已。” | |
市井之臣 |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
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 |
视民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 |
视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
视人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
视人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同“视民如子”。 |
视下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
束杖理民 |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 |
树德务滋 | 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
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 |
水深火热 |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
肆虐横行 |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
出处:明·冯梦龙《智囊全集·迎刃·留志淑》:“中官毕贞,逆濠党也。至自江西,声势翕赫,拥从牙士五百余人,肆行残贼,人人自危。” | |
肆意横行 |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
出处:宋·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 |
天下归心 |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
田夫野老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
挺胸叠肚 | 挺着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也可形容仗势傲物的样子。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 |
涂歌里咏 |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同“涂歌邑诵”。 |
涂歌巷舞 | 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同“涂歌里抃”。 |
涂歌邑诵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
涂炭生灵 | 涂:泥沼;炭:炭火;生灵: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 |
荼毒生灵 | 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
出处:《尚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 |
土豪劣绅 | 土豪:乡里的豪强,即仗势欺人的地主。劣绅:地方上的恶霸或退职官僚中的恶劣者。旧社会有钱有势、横行乡里的人。 |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 | |
万家生佛 |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
万民涂炭 | 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 |
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为民除害 | 替百姓除祸害。 |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
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汉书·蒯通传》:“西乡为百姓请命。” | |
为渊驱鱼 |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
出处:《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
析骨而炊 |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 |
析骸以爨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
息事宁人 |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 |
挟势弄权 | 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
宣化承流 |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
出处: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
询于刍荛 | 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
一视同仁 |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 |
衣租食税 | 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出处:《汉书·食货志下》:“县官食租衣税而已。” | |
以德服人 |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
以刑去刑 |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出处:《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
倚财仗势 | 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 |
倚官仗势 | 依仗官府的权势。 |
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 | |
易子而食 | 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 |
殷民阜财 | 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 |
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
忧国爱民 |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
鱼肉百姓 |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
鱼肉乡里 | 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
渔夺侵牟 |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
出处:《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 |
愚夫蠢妇 | 蒙昧无知之人。旧指小民百姓。 |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 | |
愚夫愚妇 | 旧时称平民百姓。 |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 |
与民除害 | 替百姓除祸害。 |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
与民同乐 |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
渊鱼丛雀 |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
出处:《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486219381392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百姓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