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之明
拼音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释义 | 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出处 | 《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示例 | 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茅盾《子夜》十七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结构 | 偏正式 |
词性 | 中性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灯谜 | 打雷;东方升起红太阳 |
歇后语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先的成语36条
先得我心 | 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
先睹为快 | 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
先断后闻 | 指先处理后奏闻。 |
先发制人 |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
先公后私 |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
第二个字是见的成语64条
远见卓识 |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
不见棺材不落泪 |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不见棺材不下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不见经传 |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不见天日 |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1084条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记问之学 |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姜桂之性 |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
内顾之忧 | 内顾:在外边而顾念家事或国事。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
第四个字是明的成语63条
弃暗投明 |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
知人之明 |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
爱憎分明 |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
暧昧不明 | 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
白黑分明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第一个字是明的成语72条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明白了当 |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
明辨是非 |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
明查暗访 | 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
明察暗访 |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
明察秋毫 |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明耻教战 |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
明窗净几 | 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
明德惟馨 |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
第一个字发音是ming的成语177条
名我固当 | 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鸣凤朝阳 |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
冥漠之乡 | 指天庭或地府。也比喻最高境界。同“冥漠之都”。 |
铭肤镂骨 |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同“铭心镂骨”。 |
瞑思苦想 | 深沉地思索;尽力思索。 |
酩酊大醉 |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
命薄缘悭 | 指命运坏,缘分浅。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601712414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