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十知九
拼音 | jǔ shí zhī jiǔ |
释义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出处 | 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
示例 | 德才兼备,~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结构 | 连动式 |
词性 | 中性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灯谜 | |
歇后语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举的成语45条
举案齐眉 |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
举不胜举 | 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
举步生风 |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
举措不当 |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举措失当 |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第二个字是十的成语19条
拔十得五 |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拔十失五 |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
存十一于千百 | 指亡多而存少。 |
归十归一 | 指有条有理。 |
举十知九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第三个字是知的成语93条
安分知足 |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鲍子知我 |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
伯玉知非 |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材高知深 |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
草木知威 |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
第四个字是九的成语4条
举十知九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十有八九 | 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
十之八九 |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
言十妄九 |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
第一个字是九的成语50条
九变十化 | 指变化多端。 |
九鼎大吕 |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九鼎一丝 |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
九垓八埏 |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
九故十亲 | 泛指亲戚朋友。 |
九关虎豹 | 比喻凶残的权臣。 |
九合一匡 |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
九回肠 |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
九回肠断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同“九回肠”。 |
九阍虎豹 | 比喻凶残的权臣。同“九关虎豹”。 |
第一个字发音是jiu的成语170条
纠缠不清 | 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
鸠车竹马 |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
赳赳武夫 |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
九变十化 | 指变化多端。 |
久安长治 |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
灸艾分痛 | 比喻兄弟友爱。 |
酒病花愁 | 指因贪恋酒色而引起的烦愁。 |
旧病复发 | 原来的病又犯了。 |
臼杵之交 |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
咎由自取 | 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
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救焚投薪 |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就地取材 | 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4014721252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