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释义 |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出处 |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示例 |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结构 | 复句式 |
词性 | 中性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灯谜 | |
歇后语 | |
英文 |
第一个字是不的成语589条
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不安其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安于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安于位 |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不按君臣 |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
第二个字是识的成语25条
博识多通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
不识不知 |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
不识大体 |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
不识东家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
不识高低 |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第三个字是庐的成语2条
不识庐山真面目 |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倚人庐下 | 指依靠别人生活。 |
第四个字是山的成语107条
安如太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
安如泰山 |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
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拔树撼山 |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拔地摇山 |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第一个字是目的成语89条
目别汇分 | 指分门别类。 |
目不别视 |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
目不给赏 |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
目不苟视 | 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
目不见睫 |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
目不交睫 |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
目不窥园 |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
目不忍睹 |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目不忍视 |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
第一个字发音是mu的成语148条
母慈子孝 |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 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 |
木本水源 |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目别汇分 | 指分门别类。 |
沐猴而冠 |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
牧豕听经 |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
墓木拱矣 |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
幕天席地 | 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
慕古薄今 | 慕:羡慕,仰慕;薄:轻薄。指厚古薄今。 |
暮楚朝秦 |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之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
穆如清风 |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1236355477245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